<th id="l3hvr"></th>

      <dd id="l3hvr"><pre id="l3hvr"></pre></dd>
      <tbody id="l3hvr"><track id="l3hvr"></track></tbody><th id="l3hvr"><pre id="l3hvr"><rt id="l3hvr"></rt></pre></th>

    1. <em id="l3hvr"><strike id="l3hvr"><blockquote id="l3hvr"></blockquote></strike></em>
        新聞中心
        聯系我們
        您現在所在的位置:首頁 >> 新聞中心 >> 公司新聞
        安徽當前糧食生產形勢調研與分析
        2015/4/25 8:59:28 瀏覽次數:2497

              “完善國家糧食安全保障體系”,是今年中央1號文件部署的首要任務。我們于4月中旬組織會員分赴沿淮、淮北、沿江共六縣調研,重點了解如何確保國家糧食生產和安全。通過調研,我們感到各地糧食生產形勢很好,但仍有制約糧食生產的因素,還需進一步強化措施。

        一、當前糧食生產形勢

        近幾年來,六縣領導對糧食生產非常重視,持續采取有力措施,不斷推廣先進農業技術,努力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,積極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,促進糧食產量逐年增長,糧食品質和商品率不斷提高,糧食生產總體形勢良好,農村面貌變化很大。懷遠縣和渦陽縣立足農業大縣定位,走出了一條“依靠科技、主攻單產、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”的新路子。懷遠縣連續十年糧食總產保持在20億斤以上,連續八年被評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,2013年糧食總產22.87億斤。渦陽縣連續多年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稱號,2013年糧食總產25.12億斤;羟窨h和潁上縣堅持“三化同步、四良(良田、良種、良法、良制)配套、五農(農田、農戶、農企、農社、農保)并舉”,確保糧食產量穩步增長;羟窨h2013年糧食總產居全省第一,達到147.34萬噸,10年累計為國家提供商品糧1223.6萬噸,糧食商品率70%以上,成為全國連續十年受到國家表彰的三個糧食生產先進縣之一。潁上縣主攻糧食單產,2013年糧食總產達到104萬噸,比2004年增加17%,十年四次受到國家關于糧食生產先進縣的表彰。無為縣、樅陽縣圍繞中央關于發展糧食生產的總體部署和安徽省“糧食三大行動”工作安排,嚴守耕地紅線,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,健全農技推廣體系,糧食產量不斷提升。無為縣2013年糧食生產面積106.7萬畝,總產50.01萬噸,與2003年相比,糧食面積增長13.6%,總產增長了34.3%,增產效果明顯。

        二、制約當前糧食生產的問題

        調研發現,當前糧食生產喜中有憂,仍然存在一些必須高度重視并采取措施加以解決的問題:

        ——有些地方抓糧食生產的工作力度有所下降,思想有所放松。當前有些干部認為農村工作多、任務重,干部工作壓力大,難以抽身抓糧食生產。還有些地方領導干部,看到近幾年糧食生產連續豐收,形勢較好,思想上有些放松。這些因素的存在必將影響糧食生產的思想根基。

        ——耕地占用現象嚴重,守住耕地紅線任務艱巨。調查發現,現在占用耕地主要是在三個方面,一是工業化和城鎮化發展占地,很多耕地變成了工廠和城鎮建設用地。二是農民建房占地,農民富裕起來后要求改善住房,農民建房占地是一個突出問題。三是占優補劣的現象普遍存在,雖然各地也強調占補平衡,但占多補少、占優補劣、占近補遠的情況時有發生。干部群眾憂慮保護耕地的紅線任務特別繁重。

        ——農業基礎設施薄弱,農業生產“靠天收”狀況沒有徹底改變。有的縣反映,現有涵閘、機井等農田水利工程大都興建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,很多年久失修不能使用,有效灌溉面積僅占耕地面積的一半左右。今年,省里部署將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納入民生工程,資金渠道有三塊,即“項目資金”、“專項資金”和“農民自籌”,分別來自省和縣財政、各有關部門和當地農民。但是,有些縣反映各部門的專項資金由于渠道不一,整合困難,很難及時到位,甚至拿不到;向農民籌資困難很多,F實狀況是,當地只能將能夠拿到手的資金投入建設,能搞多少算多少,限期提高灌溉面積任務難以完成。

        ——土地流轉困難,糧食種植規;s化水平仍然較低。目前農村土地流轉期限都普遍偏短,部分農民還抱著“寧可拋荒不可失地”的思想,不愿把土地流轉給他人耕種。從大戶來看,農村空戶多、成片流轉難、法制意識淡薄等因素也制約著土地流轉。我們在一些縣雖然看到了糧食生產規;、集約化的一些典型單位,但數量不多,尚未形成大氣候。真正列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農民合作社、農業種植大戶、農業龍頭企業、家庭農場,總體仍處于傳統階段,向規;s化方向發展、實現農業現代化的任務十分繁重。

        ——資金補貼量小、環節多,需要研究改進。一是補貼資金量小。目前的補貼有良種補貼、良種良法配套補貼、種糧大戶補貼、農資綜合補貼等,表面上補貼名目不少,但按畝計算并不多,對促進農民增糧增收效果不顯著。二是行政成本高。從農民申報、村級匯總、公示、鄉鎮核實、縣級抽查,到打卡發放,環節多,人員投入多,行政成本高,占用了縣鄉農業和財政部門大量的精力。

        ——糧食生產成本高,比較效益低,影響糧農積極性。一些縣反映,雖然近幾年糧食生產連續豐收,但“種糧大縣、財政窮縣”的狀況未有根本改變;從農民來看,農機投入、勞力成本上漲等,種糧不如外出打工,也不如種其他經濟作物收益多。因此縣里和農民種糧積極性都不高,尤其是不少農民不愿種糧,對耕地投入不足,復種指數下降,甚至出現耕地拋荒現象。

        三、進一步加強糧食生產和安全的建議

        為確保糧食生產和安全,必須確保耕地不減少、確保糧食持續增產、確保糧農產品質量和品質安全。根據這次調研情況,在三個確保上需要重視和解決以下幾個突出問題:

        1、嚴守耕地保護紅線,確;巨r田不減少。一是要科學制定農村中長期發展規劃,并以法規的形式固定下來,嚴格執行。二是城鎮建設、農民建房等,要充分利用荒山荒坡,杜絕違法違規用地行為。三是建議將土地整治新增耕地納入涉農補貼范圍,提高農民參與土地整治的積極性,進一步增強農民保護耕地的意識和責任。

        2、扶持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,積極推進糧食規;洜I。一是要抓緊抓實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工作,切實做到落實土地集體所有權、穩定農戶承包權、放活土地經營權。二是健全農村土地流轉機制,規范土地流轉程序。三是及時幫助種糧大戶、家庭農場等,解決糧食曬場、烘干、收儲等實際困難。四是落實好涉農補貼政策,發揮補貼政策對糧食生產的激勵作用。

        3、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,提高糧食生產保障能力。一是加大對農田水利建設的投入,拓寬資金來源渠道。二是增加對糧食主產區的財政轉移支付資金。三是高度重視基本農田建設“最后一公里”問題,加強中低產田治理。四是擴大紫云英等綠肥種植面積,減少化肥用量,提升耕地質量。

        4、加強農業科技推廣,提高農業生產水平。一是要加大農業先進適用技術推廣應用的力度。二是要加強對種糧農民的技術培訓和指導,有計劃的建立職業農民隊伍,解決“誰來種地”的問題。三是要把推廣先進農業技術與采用傳統技術結合起來,促進更好發展糧食生產;把發展糧食生產與糧食加工經營結合起來,提高農產品的效益;把糧食單一生產與發展多功能大循環農業結合起來,提高農業資源利用率。

        5、繼續深化改革,加強和健全農業服務體系,加大對農業生產的支持力度。一是要加大對糧食生產支持和獎勵,切實解決“種糧大縣、財政窮縣”的問題。二是要加大對農村金融政策支持力度,拓寬農村融資渠道,切實解決“貸款難”問題。三是要適當提高投保金額,增加農業政策性保險機構,改變獨家經營狀況。四是要適當增加基層農技服務機構經費,提高農技人員的待遇。

        6、采取綜合措施,切實抓好糧農產品的質量安全。一是要建立糧食生產安全監管制度,完善相應法規和標準體系。二是要落實地方政府和生產經營者的主體責任。三是要大力推進標準化生產,實行重點產品風險監測預警,建設產品可追溯體系。四是要從土壤、用水、施肥、施藥、環境等多項糧食生產的基礎條件抓起,不斷提高糧食農產品的質量和品質。




        人妻系列无码专区无码中出.6